素材來源:《一體化建造》
建筑工業化裝配式建筑網整理
編者按:日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肖緒文作序,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浩文撰寫的建筑施工類重要專著《一體化建造》,已經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深受讀者喜愛。為進一步擴大交流,讓“一體化建造——建造活動的思維方法和新時代的綠色發展觀”更加深入人心,助推我國建造方式變革,本網將陸續摘錄刊發該專著的相關內容,以饗讀者。敬請關注!
本期為大家推介的是“一體化建造”系列之五:一體化建造技術方法!
一體化建造的技術方法是以設計為核心,通過設計先行和全系統、全過程的設計控制,統籌考慮技術的協同性、管理的系統性、資源的匹配性。這一技術方法集中體現了工業化建造方式,其主要技術方法體現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和信息化管理。
一、標準化設計
(一)標準化設計的重要性
1.標準化設計是一體化建造的核心部分
標準化設計是工業化生產的主要特征,是提高一體化建造質量、效率、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建筑設計、生產、施工、管理之間技術協同的橋梁;是建造活動實現高效率運行的保障。因此,實現一體化建造必須以標準化設計為基礎,只有建立以標準化設計為基礎的工作方法,一體化建造的生產過程才能更好地實現專業化、協作化和集約化。
2.標準化設計是工程設計的共性條件
標準化設計主要是采用統一的模數協調和模塊化組合方法,各建筑單元、構配件等具有通用性和互換性,滿足少規格、多組合的原則,符合適用、經濟、高效的要求。標準化設計有助于解決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技術與現行標準之間的不協調、不匹配、甚至相互矛盾的問題;有助于統一科研、設計、開發、生產、施工和管理等各個方面的認識,明確目標,協調行動。
3.標準化設計是實現工業化大生產的前提
在規?;l展過程中才能體現出工業化建造的優勢,標準化設計可以實現在工廠化生產中的作業方式及工序的一致性,降低了工序作業的靈活性和復雜性要求,使得機械化設備取代人工作業具備了基礎條件和實施的可能性,從而實現了機械設備取代人工進行工業化大生產,提高生成效率和精度。沒有標準化設計,其構配件工廠化生產的生產工藝和關鍵工序難以通過標準動作進行操作,無法通過標準動作下的機械設備靈活處理無規律、離散性的作業,則無法通過機械化設備取代人工進行操作,其生成效率和生成品質難以提高;沒有標準化設計,其生產構配件配套的模具也難以標準化,模具的周轉率低,周轉材料浪費較大,其生產成本難以降低,不符合工業化生產方式特征。
(二)當前標準化設計面臨的問題
1.標準化設計意識不高
建筑工程師在開展設計工作過程中,沒有注重標準化設計理念,在突出建筑產品多樣化、建筑藝術特征的同時,沒有很好地將標準化理念和標準化設計方法應用于具體的建筑產品,沒有很好地將標準化設計與建筑產品的多樣化有機結合起來,建筑產品設計沒有體現出標準化設計理念。
2.標準化設計模數沒有統一
目前,很多企業在積極推進企業專有的標準化設計,但標準化設計模數沒有得到共同的遵循和應用,沒有形成行業共同認可和遵循的標準化設計模數,標準化設計模數的統一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發展。
3.標準化設計沒有前置到方案設計的伊始
標準化設計是設計理念和原則,需要從方案設計階段即開始進行標準化設計,方案階段的標準化設計是后續施工圖的標準化設計和構配件標準化設計的前提,如果沒有方案階段的標準化設計,則平面、立面就很難標準化,則后續的柱網柱距、墻寬墻高、梁寬梁高等具體構件就難以標準化設計。
4.標準化設計沒有貫通到構配件設計的終端
標準化設計沒有深入到鋼筋配筋的直徑、間距和部品部件的模數與定位。通過以往的設計反映,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開發商對相應指標的過度控制,致使結構設計師的對結構配筋“精打細算”,同一根梁或柱截面,經常會有兩種乃至兩種以上類型直徑鋼筋搭配使用,在整個結構體系設計上,亦沒有通盤考慮構件尺寸和配筋的標準化,則在后續的原材料購買、材料配料加工、鋼筋綁扎等一系列工作中憑添較多的人工甄別、歸類、多次處理等工作量,比如:不同直徑鋼筋需要管理鏈條上的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甄別、細分、歸類和明確,原本批量化的加工方式則變成了不同型號或直徑鋼筋的散量加工,不能體現出工業化生產的特征和優勢。
5.缺乏可行的標準化設計方法
當前標準化設計沒有得到很好應用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可執行體系完善的標準化設計方法,標準化設計還往往停留在理念和原則的層面,很多設計師結合實際工程項目很難將理念、原則通過程序化的技術方法加以應用,體現出來的即是標準化設計不系統、不全面、不徹底、不深入。
(三)標準化設計的技術方法
通過大量的工程實踐和總結提煉,標準化設計通過平面標準化設計、立面標準化設計、構配件標準化設計、部品部件標準化設計四個標準化設計來實現。平面標準化設計,是基于有限的單元功能戶型通過協同邊的模數協調組合成平面多樣的戶型平面;立面標準化設計,通過立面元素單元外圍護、陽臺、門窗、色彩、質感、立面凹凸等不同的組合實現立面效果的多樣化;構件標準化設計,在平面標準化和立面標準化設計的基礎上,通過少規格、多組合設計,提出構件一邊不變,另一邊模數化調整的構件尺寸標準化設計,在此基礎上,提出鋼筋直徑、間距標準化合計;部品部件標準化設計,在平面標準化是立面標準化設計基礎上,通過部品部件的模數化協調,模塊化組合,匹配戶型功能單元的標準化。以下以住宅為例介紹標準化設計的技術方法。
1.平面標準化設計技術
(1)模塊組合戶型標準化設計。戶型標準化設計通過模塊化的設計方法,明確有限的、通用的標準化戶型模塊。戶型模塊包括:衛生間、廚房、餐廳、客廳、臥室等基本模塊。
(2)確定平面標準化協調模數和規則。相同基本戶型下,制定開間不變、進深在一定基礎上,以一定模數進行延伸擴展的設計方法。
(3)邊界協同的系列基本戶型平面標準化設計。在基本戶型明確基礎上,明確不同戶型下的某一邊為同尺寸,作為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通用邊界,便于模塊間的協同拼接。通過基本戶型模塊之間按照通用協同邊界進行組合,與公共空間模塊(包括走廊、樓梯、電梯等基本模塊)進行組合,確定多種基本平面形狀,形成不同的個性化平面。
2 .立面標準化設計技術
(1)飾面多樣、模數化的外圍護墻板標準化設計。通過預制外墻板不同飾面材料展現不同肌理與色彩的變化,飾面運用裝飾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涂料、面磚或石材反打,通過不同外墻構件的靈活組合,基本裝飾部品可變組合,實現富有工業化建筑特征的立面效果。
(2)窗墻比、門窗比控制下立面分格、排列有序的門窗標準化設計,在采光、通風、窗墻比控制條件下,調節立面分格、門窗尺寸、飾面顏色、排列方式、韻律特征,呈現標準化、多樣化的門窗圍護體系。
(3)凹凸有致、錯落有序、等距控制的預制空調板、陽臺組合設計通過一形、L形、U形等標準化陽臺形式,進行基本單元的凹凸擴展、組合擴展,形成豐富多樣的空調板、陽臺的立面設計。
3.構配件及鋼筋籠標準化設計技術
(1)基于功能單元的構件尺寸模數協調設計。針對基本功能單元模塊(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運用最大公約數原理,按照模數協調準則、通過整體設計下的構件尺寸歸并優化設計,實現構件的標準化設計,便于模具標準化以及生產工藝和裝配工法標準化。
(2)構件鋼筋籠的標準化深化設計技術。 在構件外形尺寸標準化基礎上進行鋼筋籠標準化設計:統一鋼筋位置、鋼筋直徑和鋼筋間距。并建立系列標準化、單元化、模塊化鋼筋籠,實現標準化加工。
(3)埋件、配件的標準化設計技術。對于預埋在結構主體內的預埋件進行其型號、規格、空間位置進行符合統一模數和規定的標準化設計,便于在后續生產和施工過程中工人對預留預埋進行標準化操作,提高效率和精度。
4.部品部件標準化設計技術
(1)廚房部品標準化設計。以烹飪、備餐、洗滌和存儲廚房標準化功能單元模塊為基礎,通過模數協調和模塊組合,滿足多種戶型的空間尺寸需求,實現廚房部品的標準化設計。
(2)衛生間部品標準化設計。以洗漱、淋浴、盆浴、如廁衛生間標準化功能單元模塊為基礎,通過模數協調和模塊組合,滿足多種戶型的空間尺寸需求,實現衛生間部品的標準化設計。
標準化、通用化、模數化、模塊化是工業化的基礎,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建筑模數協調、功能模塊協同、套型模塊組合形成一系列既滿足功能要求,又符合裝配式建筑要求的多樣化建筑產品。
二、工廠化制造
(一)工廠化制造的重要性
新時期下建筑業在人工紅利逐步淡出的背景下,為了持續推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需要,必須通過建造方式的轉變,通過工廠化制造取代人工作業,大大減少對工人的數量需求,并降低勞動強度。
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明顯標志就是構配件工廠化制造,建造活動由工地現場向工廠轉移,工廠化制造是整個建造過程的一個環節,需要在生產建造過程中與上下游相聯系的建造環節有計劃地生產、協同作業。一體化建造的特征之一就是專業分工、相互協同,系統集成。工廠化生產是生產建造過程中一個環節之一,需要統一在一體化設計的整體系統中進行批量化、自動化制造。在一體化建造系統下,工廠生產環節與現場建造環節在技術上、管理上、空間上、時間上進行深度協同和融合。
現場手工作業通過工廠機械加工來代替,減少制造生產的時間和資源,從而節省資源;機械化設備加工作業相對于人工作業,不受人工技能的差異而導致的作業精度和質量的不穩定,從而實現精度可控、精準,實現制造品質的提高;工廠批量化、自動化的生產取代于人工單件的手工作業,從而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工廠化制造實現了場外作業到室內作業的轉變,從高空作業到地面作業的轉變,改變了現有的作業環境和作業方式,也規避了由于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而導致的現場不能作業或作業效率低下等問題,體現出工業化建造的特征。
(二)工廠化制造的現狀和問題
1.工廠化制造的標準化程度低
工廠化制造是一體化建造的關鍵環節,加工產品需要滿足標準化要求。目前工廠化制造的產品還難以形成標準化和體系化。比如:預制構件類型較多,規格尺寸變化復雜;鋼筋加工還存在大量現場下料加工的情況,沒有通過在工廠設備進行一體化、批量化的放料加工。
2.工廠化制造的自動化水平低
建筑構配件在工廠生產過程中,其生產工藝還不夠成熟和完善,機械化、自動化的生產設備還不夠完備,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還存在大量的人工干預、手工作業,作業工序間的銜接性、連貫性不夠,導致生產系統的整體自動化水平較低、生產效率偏低,沒有達到工廠化制造應有的水平。
3.工廠化制造的信息化應用程度低
工廠化生產的信息化應用還存在碎片化、單機操作等情況,基于BIM的工廠生產計劃排產、物料管理、堆場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運輸協同管理、施工協同管理等還沒有形成完善的軟件系統,不能指導應用生產;另一方面,在工廠化設備制造過程中,信息化數據還不能直接導入工廠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控制和制造,由于數據格式的不統一,生產設備的PLC系統還不能自動識別BIM的設計信息數據格式,不能直接加工生產,還需要人工進行對加工信息進行整理和匯總,再通過工作人員進行設備的數據錄入,進行生產,一是浪費人力和時間,二是在大量的數據讀取、翻譯、整理、匯總和錄入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容易導致信息的不對稱或失真,影響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4.工廠化制造與現場建造的協同度低
工廠化生產的產品要在現場進行集成建造,為保證建造的系統性和集成性,工廠生產需要與現場施工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進行有效協同。技術上需要保證構配件產品與現場施工部位的連接接口的吻合,從尺寸上、位置上、性能上滿足現場施工要求;管理上需要保證構配件生產的總體安排和進度與現場施工的總體安排和進度進行有效協同,現場建造的管理信息與工廠生產管理信息實時共享、協同工作。
(三)工廠化制造的技術方法
1.工廠化生產工藝布局技術
工廠化制造區別于現場建造,有其自身的科學性和特點,制造工藝工序需要滿足流水線式的設計,銜接有序的工藝設計,滿足生產效率和品質的最大化要求。需要依據構配件產品的特點和特性,結合現有生產設備功能特性,按照科學的生產作業方式和工序先后順序,以生產效率最大化、生產資源最小化為目標,以生產節拍均衡為原則,以自動化生產為前提,對生產設備、工位位置、工人操作空間、物料通道、構件、配件、部品件、配套模具工裝等進行布局設計。
2.工廠化生產的自動化制造關鍵技術
工廠化生產通過機械設備的自動化操作代替人工進行生產加工,流水化作業,提高自動化水平。以結構構件為例,根據其生產工藝,確定定位劃線、鋼筋制作、鋼筋籠與模具綁扎固定、預留預埋安放、混凝土布料、預養護、抹平、養護窯養護、成品拆模等工位,在工序化設置的基礎上,通過設備的自動化作業取代人工操作,滿足自動化生產需求。
3.工廠化生產的管理技術
工廠化生產處于建造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需要有完善的生產管理體系,保證生產的運行。工廠化生產管理系統,需要建立與生產加工方式相對應的組織架構體系,組織架構體系的設置一方面需要保證各相關部門高效運營、信息對稱,高效生產;另一方面需要與設計、施工方的組織架構體系有很好地銜接,能保證設計、生產、施工的整個組織管理體系是一個完整系統的組織體系。
4.工廠化生產的信息化技術
未來建筑業的發展趨勢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高度融合,工廠化生產在結合機械化操作的基礎上必須通過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實現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又分為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的應用。技術層面主要是通過加工產品的設計信息能被工廠生產設備自動識別和讀取,實現生產設備無需人工讀取圖紙信息再錄入設備進行加工,直接進行信息的精準識別和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實現工廠內部管理部門在統一信息管理系統下進行運行,信息共享、協同工作,保證生產管理系統的協同運作,各個部門在工廠信息管理系統下進行信息的共享,信息自動歸并和統計,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便于設計方、施工方了解生產狀態,實現設計、生產、裝配的協同。
三、裝配化施工
(一)裝配化施工的重要性
1.裝配化施工可以減少用工需求,降低勞動強度
裝配化建造方式可以將鋼筋下料制作、構配件生產等大量工作在工廠完成,減少現場的施工工作量,極大地減少了現場用工的人工需求,降低現場的勞動強度,適應于我國建筑業未來轉型升級的趨勢和人工紅利淡出的客觀要求。
2.裝配化施工能夠減少現場濕作業,減少材料浪費
裝配化建造方式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現場的濕作業,減少了施工用水、周轉材料浪費等等,實現了資源節省。
3.裝配化施工減少現場揚塵和噪音,減少環境污染
裝配化建造方式通過機械化方式進行裝配,減少現場傳統建造方式揚塵、混凝土泵送噪音和機械噪音等等,減少環境污染。
4.裝配化施工能夠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率
通過大量的構配件工廠化生產,工廠化的精細化生產實現了產品品質的提升,結合現場機械化、工序化的建造方式,實現了裝配式建造工程整體質量和效率提升。
(二)裝配化施工的現狀與問題
1.裝配化施工的技術工法體系不完善
現有的裝配化技術體系還不完善,傳統現澆施工與裝配化施工并行,工序化的工法還沒有成形,同一工作面下,裝配施工和現澆施工的工序先后順序、工作面交接條件,資源的協同利用等等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技術工法體系。
2.裝配化施工技術的集成度不高
一體化建造的精髓在于產品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裝配化結構施工是部分內容,還有機電裝配化和裝飾部品裝配化,結構、機電、門窗、裝飾部品的集成化裝配程度還不夠高。
3.裝配化的機械化技術應用程度不高
現有的機械化裝配,其機械化設備還停留在傳統施工的機械設備層面,塔吊、泵車等,還滿足不了未來建筑業關于一體化建造中施工環節的機械化設備的應用要求。
(三)裝配化施工的技術方法
1.建立并完善裝配化施工技術工法
在設計階段優化利于節省人工用工、節省資源,避免工作面交叉、便于機械化設備應用、便于人工操作、利于現場施工的技術方法和設計方案。通過對裝配化施工的工序工法研究,建立結構主體裝配、節點的連接方式、現澆區鋼筋綁扎、模板支設、混凝土澆筑、配套施工設備和工裝的成套施工工序工法和施工技術。
2.制定裝配化施工組織方案
在一體化建造體系下,結合工程特點,制定科學性、完整性和可實施性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在考慮工期、成本、質量、安全、協調管理要素要求下,制定相應的施工部署、專項施工方案和技術方案。明確相應的構配件吊裝、安裝、構配件連接等技術方案,滿足進度要求的構配件精細化堆放和運輸進場方案。
在機械化裝配方式下,安裝機械設備需要在設計方案中確定與構配件相配套的一系列工具工裝,原則上要滿足資源節省、人工節約、工效提高、最大程度地應用機械設備進行操作,選擇配套適宜的塔吊、堆放架體、吊裝安裝架體、支撐架體、外圍護操作架體等工裝設備;在質量、安全方面明確構配件從原材料、生產隱檢、運輸、進場、施工裝配等全過程質檢專項方案以及全過程的質安管控方案。
一體化建造下的施工環節,需要在設計階段,根據設計成型的工程項目,根據工程定額工效和經驗,在工程量明確(鋼筋、混凝土)、工期明確、技術方案明確的條件下,經過科學分析和計算,進一步明確相應的模板、支撐架體,產業工人以及間接資源的投入,做好資源的計劃提前、統一調配、統一使用,實現資源的統一配套。
3.實行精細化、數字化施工管理
精細化施工體現在時間上的精細化銜接和空間上的精細化吻合,時間上需要明確部品部件到現場的時間,以及現場需要吊裝、安裝構配件的時間,確定在一定時間誤差下的不同構配件的單件吊裝時間、安裝時間、連接時間和相互銜接的實施計劃;空間上做好前后工作面的交接和銜接,工作面是施工的協同點和交叉點,工作面的銜接有序和合理安排是工程順利推進、工期得以保證的基本環節,既要保證工作面上支撐架搭設、構配件安裝、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的有序穿插,又要保證不同時間段下工作面與工作面的有序銜接和協同。
四、一體化裝修
(一)一體化裝修的重要性
裝配化建造是一種建造方式的變革,是建筑行業內部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結構調整的一種必然趨勢,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建筑的功能和質量。裝配式結構只是結構的主體部分,它體現出來的質量提升和功能提高還遠遠不夠,應包含一體化裝修,通過主體結構與裝修一體化建造,才能讓使用者感受到品質的提升和功能的完善。
在傳統建造方式中,“毛坯房”的二次裝修要造成很大的材料浪費,甚至有的二次裝修還會造成對主體結構的損傷,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也會帶來很多質量、安全、環保等社會問題,是一種粗放式的建造方式,與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故而,需要提高一體化裝修的認識,加強一體化裝修的管理,真正實現建筑裝修環節的一體化、裝配化和集約化。
(二)一體化裝修的現狀與問題
1.政策推進力度有待加強
目前在國家層面尚未出臺有關取消“毛坯房”的相關政策,由于缺乏引導性政策和強制性措施,開發企業對開展全裝修積極性不高,推進力度不大。
2.相關配套政策有待出臺
由于全裝修成本費用計入營業稅、契稅的征收稅基,增加了購房者的負擔,提高了商品房價格。
3.質量保障措施有待建立
由于裝修材料、部品采購過程不透明,裝修施工過程監管不能保證,導致裝修工程存在一定的質量隱患,需要建立并完善裝修工程質量保障措施。
4.一體化裝修技術體系有待完善
由于主體結構與室內裝修之間在設計、生產、施工環節脫節,造成技術與管理的“碎片化”,技術系統化、集成化程度低。因此,要完善一體化裝修技術體系。
(三) 一體化裝修的技術方法
一體化裝修區別于傳統的“毛坯房”二次裝修方式。一體化裝修與主體結構、機電設備等系統進行一體化設計與同步施工,具有工程質量易控、提升工效、節能減排、易于維護等特點,使一體化建造方式的優勢得到了更加充分地發揮和體現。一體化裝修的技術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管線與結構分離技術
采用管線分離,一方面可以保證使用過程中維修、改造、更新、優化的可能性和方便性,有利于建筑功能空間的重新劃分和內裝部品的維護、改造、更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破壞主體結構,更好的保持主體結構的安全性,延長建筑使用壽命。
2.干式工法施工技術
干式工法施工裝修區別于現場濕法作業的裝修方式,采用標準化部品部件進行現場組裝,能夠減少用水作業,保持施工現場整潔,可以規避濕作業帶來的開裂、空鼓、脫落的質量通病。同時干法施工不受冬季施工影響,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施工技術間歇,工序之間搭接緊湊,提高工效,縮短工期。
3.裝配式裝修集成技術
裝配式裝修集成技術是指從單一的材料或配件,經過組合、融合、結合等技術加工而形成具有復合功能的部品部件,再由部品部件相互組合形成集成技術系統。從而實現提高裝配精度、裝配速度和實現綠色裝配的目的。集成技術建立在部品標準化、模數化、模塊化、集成化原則之上,將內裝與建筑結構分離,拆分成可工廠生產的裝修部品部件。包括:裝配式內隔墻技術系統、裝飾一體的外圍護系統、一體化的樓地面系統、集成式衛浴系統、集成式廚房系統、機電設備管線系統等技術。
4.部品部件定制化工廠制造技術
一體化裝修部品部件一般都是工廠定制生產,按照不同地點、不同空間、不同風格、不同功能、不同規格的需求定制,裝配現場一般不再進行裁切或焊接等二次加工。通過工廠化生產,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將部品部件標準化與批量化,降低制造成本。
五、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1.信息化管理是一體化建造的重要手段
一體化建造中的信息集成、共享和協同工作離不開信息化管理。一體化建造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以BIM信息化模型和信息化技術為基礎,通過設計、生產、運輸、裝配、運維等全過程信息數據傳遞和共享,在工程建造全過程中實現協同設計、協同生產、協同裝配等信息化管理。
2.信息化管理是技術協同與運營管理的有效方法
信息化管理可以實現不同工作主體在不同時域下圍繞同一工作目標,同一信息平臺下,信息及時溝通,保證信息的及時傳遞和信息對稱,提高信息溝通效率和協同工作效率。企業管理信息化集成應用的關鍵在于“聯”和“通”,聯通的目的在于“用”。企業管理信息化集成應用就是把信息互聯技術深度融合在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中,把企業管理的流程、技術、體系、制度、機制等規范固化到信息共享平臺上,從而實現全企業、多層級高效運營、有效管控的管理需求。
(二)信息化管理的現狀與問題
信息化技術應用是一體化建造中的不可或缺的技術和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在應用于一體化建造中,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專業性軟件格式眾多,缺少統一的交互格式
在信息化管理過程中,軟件是必備的載體,國內的軟件,出于商業利益的考慮和缺少相應的國家標準,不管是設計軟件,還是施工軟件、造價軟件、設備軟件,都自我封閉,有自己的數據格式,相互不兼容,其生成的文件不能相互識別,也不能相互導入,這就形成一個個信息孤島,只能局限于單點應用,沒有很好地體現出集成性和完整性。
2.缺少設計、生產、采購、施工一體的信息交互平臺
一體化建造的實現需要設計、生產、裝配過程的BIM信息技術應用。通過BIM一體化設計、MES工廠化制造和裝配化施工的應用,設計、生產、裝配環節的信息會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地產生,沒有相應的接口和協同,會造成傳遞過程中的信息丟失,不能達到協同的目的。
3.企業信息化系統應用還不成熟
針對一體化建造的信息化系統應用,一方面需要打通設計、生產、裝配的信息鏈條,實現全鏈條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需要建筑、結構、機電、裝飾部品不同專業在設計、生產、裝配過程中各專業信息實時共享協同,再則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進度、資源、資金、人力等方面管理信息的共享和協同,需要從企業層面的資源配置上進行信息化管理。
(三)信息化管理的技術方法
企業管理信息化就是將企業的運營管理邏輯,通過管理與信息互聯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企業管理精細化,從而提高企業運營管理效率,進而提升社會生產力。其技術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技術體系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技術
一體化建造是在建筑技術體系上,實現建筑、結構、機電、裝修一體化;在工程管理上,實現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要實現兩個一體化建造方式,必須運用協同、共享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才能更好地實現兩個一體化的協同管理。因此,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主要建立在標準化技術方法和系統化流程的基礎上,沒有成熟、適用的一體化、標準化技術體系,就難以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
2.以成本管理為主線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建設企業經營管理的對象是工程項目,只有將信息互聯技術應用到工程項目的管理實踐中,實現生產要素在工程項目上的優化配置,才能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化。工程項目是建筑企業的利潤來源,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信息化建設也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工程項目的成本、效率和效益上,因為它是企業持續生存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說,項目管理是建設企業管理的基石,成本管理是項目管理的根本,項目過程管理要以成本管控為主線。這就需要企業嚴格管理、科學管理、高效管理,而企業管理信息化的過程就是通過信息互聯技術的應用,使企業管理更加精細、更加科學、更加透明、更加高效的過程。
3.滿足企業多層級管理的高效運營和有效管控的集成平臺
企業管理信息化集成應用的關鍵在于“聯”和“通”,聯通的目的在于“用”。企業管理信息化集成應用就是把信息互聯技術深度融合在企業管理的具體實踐中,把企業管理的流程、體系、制度、機制等規范固化到信息共享平臺上,從而實現全企業、多層級高效運營、有效管控的管理需求。企業管理信息化集成應用,應實現以下五個“互聯互通”的目標:
一是,企業上下互聯互通。就是要實現“分級管理,集約集成”?!胺旨壒芾怼敝笍钠髽I總部到項目實行分層級管理;“集約集成”指由底層項目產生的數據,根據從項目部到企業總部各個管理層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需求,各個層級中集約集成匯總。
二是,商務財務資金互聯互通。就是要實現項目商務成本向財務數據的自動轉換。商務數據向財務數據和資金支付的自動轉換過程,應在項目的管控單位(子公司)實現,而非只在項目上實現。
三是,各個業務系統互聯互通。企業管理標準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就要建立企業信息化系統的“主干”,也就是建立貫穿全企業的成本管理系統。最終實現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進入“管理集成信息化”的發展階段。
四是,線上線下互聯互通。就是要通過“管理標準化,標準表單化,表單信息化,信息集約化”的路徑,不斷簡化管理,最終實現融合。系統所用的語言、所涉及的流程,都必須與實際相符合,軟件開發不能站在IT的角度,而需要站在實際管理業務工作的需求上。
五是,上下產業鏈條互聯互通。上下產業鏈條互聯互通,就是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思維,用“互聯網+”的手段,去掉中間環節,實現建造全過程的連通。比如:技術的協同、產品的集中采購,通過信息技術將產業鏈條上的各環節相互協同,實現高效運營。
還木有評論哦,快來搶沙發吧~